仲冬时节,在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宁鲁村杂粮加工厂内,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,磨面机、包装机等加工设施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飞速运转,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。“原材料主要是咱们左云当地的各种小杂粮,品种有莜面、豆面、荞面等,产品已经走向了省内外市场。”据加工厂负责人张日亮介绍,杂粮加工厂自建成以来,每年收购产自本村及周边的玉米、豌豆、谷黍等农作物20多万斤,带动脱贫户80户,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3000元。
近年来,左云县积极地推进“小杂粮振兴”,在着力解决杂粮产业规模小、产品附加值低、打通供需堵点上下功夫,聚焦“粮头食尾、农头工尾”全过程,利用太阳光照强、无霜期短、全年干旱少雨、昼夜温差大的独特自然资源特点,持续扩大杂粮种植培养面积,推进谷子、高粱、胡麻、向日葵等作物发展。
“我们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4000多亩,种植的作物有谷子、黍子、玉米、油菜等,每年的收入都比较可观,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。”宏丰康农牧专业合作社经理赵有平说。如今,全县建成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32万亩,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6家,被确立为省级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。
拥有得天独厚的“土特产”,如何把“特”字文章做大做优做强?近年来,左云县在践行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中,扎根“土”资源、突出“特”优势、延伸“产”链条,正走出一条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。
“一秒钟生产12罐罐装沙棘饮料,一分钟就生产700多罐。”在左云县云中紫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里,巨型的蒸汽设备正在对沙棘进行分流加压,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作业。“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万多吨。通过实施‘公司+基地+农户’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,从沙棘果的采收、粗加工到精深细加工、副产品加工,能辐射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,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,产品远销全国各地。”公司CEO陈强说。
左云县是全省沙棘种植培养面积和沙棘果产量较大的县之一,也是塞北地区沙棘种植特优区。近年来,该县聚焦“小沙棘、大产业、优生态、促振兴”的目标,通过“政府引导、示范带动、企业引领、农户参与”的思路,出台了扶持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。截至目前,全县8个乡镇87个行政村种植沙棘2.2万亩,同时拥有近2万亩的天然沙棘林,规模达到了4万多亩,全县沙棘鲜果可达1万吨,实现产值1亿多元。
把“土特产”做成“大产业”。左云县按照“统一规划、分片布局、政府搭台、企业主导、联农带农、一起发展”的思路,以建设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、农业产业强乡(镇)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优势特色集群为抓手,形成“圈”状发展格局,实现资金、技术、人才汇聚,推动延链补链强链,释放“圈层效应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支持创建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47个、农业产业强乡3个,并在建“圈”中实现破“圈”,县级统筹建起了占地150亩、投资3.1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。该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.2万平方米,产业园设有农副产品加工区、企业孵化基地、培训服务中心和工程岛4个功能区,为市场主体提供场地保障、创业指导、市场推广、收储物流等服务。项目竣工以来,已有山西全盛正远竹制餐具及竹制活性炭、大同朝阳花开向日葵产业一体化等4个项目入驻,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。(记者 范珍 通讯员 王吉磊)